以上的場景是汽車廠商在落實智能互聯戰略時間,需要非常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可能花了很大代價,但用戶卻并不賣帳,我們沒有因此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車企的品牌及車型定位不同,對于智能技術還是互聯技術的戰略取舍也會有很大差異,在分析定位與技術取舍之前,需要先對智能和互聯這兩大類技術的特點進行厘清。
智能化技術的特點
如果我們將汽車具有“自我決策”的能力,能根據工作狀態的變化而選擇執行合適的指令,稱之為“智能”; 將汽車能與其他物體外界進行通訊與連接稱之為“互聯”,那么我們可以看到前者的發展歷史要遠遠長于后者。
汽車智能化始于汽車電子技術的興起,汽車電子大規模地應用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的,以集成電路和16位以下的微處理器在汽車上的應用為標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電子汽油噴射技術的發展和防抱死(ABS)技術的成熟,使汽車的主要機械功能用電子技術來控制。
至今,汽車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機械組合,電子技術已經全面覆蓋汽車行業。當前先進的技術幾乎都與電子技術掛鉤:智能大燈,智能雨刮,電動座椅,電控車身穩定系統,電子顯示屏,電控懸架等等。如今的汽車都配備了一個電腦—ECU來調節整個汽車的運行,汽車電子技術已經成了汽車技術進步的最大源泉。
因此,智能化技術,是正統的汽車電子技術的升級與延伸,主要為提高汽車的安全性,節能環保及舒適性,總結起來,具有三個顯著特點:
1. 偏傳統,技術含量高,但整車廠可控性強。智能化技術雖是傳統汽車電子技術的升級和延伸,但技術整體上仍屬于汽車領域(無人駕駛等交叉技術除外),多數技術含量以及可靠性的要求都比較高。不過好處是,只要仍主要屬于汽車領域的技術,整車廠商就有較比強的把控力和主導權,對于技術功效,以及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化也容易預判。
2. 成本相對偏高。多數智能化技術都有較高的成本,尤其是剛投放市場的時候,因此,以前往往是中高檔車應用的比較多?,F在因競爭趨勢上開始下中低端車拓展。因此,對于車廠而言,先使用者往往起到花學費教育市場的作用。因此,廠商必須權衡自己是否有資金實力來支撐一個技術領導者的形象。
3. 需求痛點偏弱。最要命的有些智能化技術,車主沒有打到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上,可能是車主的使用感知弱,可能是使用頻率低,也有可能讓車主感覺物不及所值,還有可能是對PM2.5有用,但對車主直接作用不大。
互聯技術的特點
再來看一下“互聯”技術,互聯的概念是在IT和因特網技術興起之后才逐步進入公眾視野,大范圍的討論也不過近二三年之事。
汽車互聯更多強調的是汽車與其他智能物體的聯系,目前已經投入應用的技術并不多,代表性的應用包括,手機遙控啟動汽車、空閑停車位的智能導航以及車載手機無線充電。這些功能的開發有些需要對汽車的核心技術,如發動機和變速箱有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如遙控啟動;而諸如手機無線充電等功能則并不需要,其開發周期較短,成本也相對低廉。
總結起來,“車聯網”技術也有三大特點:
1.技術更新變化快。與智能技術革新的節奏主要遵循汽車行業的規律不同,互聯技術革新往往是互聯網行業的節奏相,幾年不到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可能千差萬別。
2.整車廠商對技術方案的可控性差。與汽車產品需要可靠性相矛盾,互聯技術的快速迭代需求將抑制整車廠商對互聯技術方案的控制能力。另外,互聯技術還是涉及到物聯網的其它節點,整車廠商無法對于整個連接世界起到主導作用,往往只是配角。不過,如果整車廠商能善于利用好這個特點,主動跨界整合技術,反而可以提供給車主最佳的產品體驗。比如沃爾沃剛發布的SENSUS,就可以兼容蘋果的CAR PLAY和安卓的Android Auto操作系統,以“映射”手機內容,替代車廠自家研發的嵌入式操作系統。
3.成本相對較低,產品實現較快。因為互聯技術對于整車廠商而言,只是一個智能數字生態世界的一個節點,因此,只要技術方面選擇恰當,大多領域都是成本相對較低的。因而,產品實現的速度也較快。
到底優先發展誰呢?
對于車企而言,是優先重點發展“智能”還是“互聯”呢?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沒有標準的答案。
車企在一定周期內投入的研發資金有限,尤其對于研發預算偏少的自主品牌車企,如何優化配置以最大化利用資源是關鍵,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對未來汽車消費需求潮流的判斷,以及重大變革時間節點的預估。
目前來看,汽車的智能化是一場尚未終止的進化之旅,業界普遍認為自動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終極形態,目前看來要達成這一目標仍需要克服許多障礙,尤其是在傳感器與大數據處理技術上須有大突破。而汽車互聯很有可能成為一場改變汽車屬性與定義的革命性變化。未來的汽車極有可能成為車聯網-物聯網的節點、車載技術的載體和平臺,乃至具備感知、思維和行為的“伙伴”。
總之,不同的品牌定位,車型產品定位,以及不同競爭策略,決定了整車廠商在兩大類技術組合上,需要進行精心權衡。再加上,技術的供應市場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汽車廠商需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審時度勢,進行優化選擇。
但顯然只有善于聆聽引言中周先生的困惑的企業才可能更有機會抓取未來的發展機遇。
傾聽聲音非常重要
車企在智能互聯的具體技術路線選擇方面沒有標準答案,但因其重要性,又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因此,多傾聽兩類聲音至關重要,即潛在用戶的聲音和技術供應商的聲音。
傾聽用戶聲音不用多說,不過由于很多新技術在產品投入使用前,用戶可能很難說清楚,因此,從技術供應商處傾聽他們的理解,判斷并有效整合技術方案,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蓋世汽車網2014年將圍繞汽車智能與互聯技術展開一系列活動,精心挑選國際一流或最具創新技術或模式的技術供應商“走進主機廠”與國內主流汽車廠商面對面,閉門研討交流,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