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領的龐大企業代表團訪問英國——78家企業、180多位企業家,涉及裝備制造、節能環保、能源建筑、節能電子、汽車、航空航天等眾多行業——引發了中英政商兩界的高度關注。
目前,英國每年汽車產量為200萬輛,發動機產量為250萬輛,其中近80%英國制造的產品用于出口,特別是出口到歐洲市場。在全球范圍內,25%的廠商會在英國建立制造基地,比如,寶馬就把發動機制造放在英國。
英國因其市場充分開放的政策優勢,以及在研發和制造方面積累的實力,吸引了眾多跨國汽車巨頭在英國建立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此次訪英的中國代表團中就有部分探路者。
“政府間的高層會見和訪問,為中英汽車產業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調并搭建了一個平臺。”7月1日,英國大使館商務處主管先進制造業及運輸行業的副參贊伍啟德(Chad Woodward),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采訪時表示,英國大使館常年針對不同的主題,組織中英兩國的企業家進行交流和互動,7月份的主題是——關于賽車研發技術怎樣運用到汽車生產。
開放的市場和領先的技術是中國需要的
記者:您認為中國汽車企業投資英國的現實需求是怎樣的?英國市場如何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伍啟德:中國企業希望未來也能打造出像寶馬、奧迪、捷豹等品牌制造出的產品一樣,來進行競爭。為此,他們需要在研發方面做出大量的投資,英國正好可以滿足這方面的相關需求。
過去十年間,英國一直在工程制造方面不斷積累相關的經驗和技術,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是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汽車控制系統和汽車核心零部件。其中一個重要表現是在賽車領域的巨大發展,全球10個F1車隊就有8個車隊把他們的研發中心放在英國。在賽車領域專業的發展體系之下,它們的技術被研發出來,同時也擴展和運用到汽車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當中。
為了獲得這些機會,其實中國汽車企業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中國企業可以從英國購買并獲取這些技術,然后運用在其國內的發展中,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可以去英國自主地建設研發基地,比如上汽和長安汽車就是在英國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
另外英國在電動汽車領域也發展非常迅速,比如2010年日產就把Leaf的歐洲制造基地建在了英國,同時他們在這里建立了全新的電池廠。尼桑就是看中了英國在這方面的相關潛能,可以讓他們研發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記者:那目前中國汽車企業到英國投資的政策和市場優勢是什么?
伍啟德: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是有一些充分機會的,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機會或者說一個政策上的優勢,是英國市場是完全的開放的,不管是中國汽車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汽車企業,當進入到英國市場時受到的都是完全公平的待遇,這里沒有競爭方面的壁壘,也沒有一些所謂的特殊待遇,所有的汽車企業都是在一個公平的平臺上競爭,我們稱之為英國公司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