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全年汽車產量2211.68萬輛,同比增長16.50%,汽車銷量2198.41萬輛,同比增長13.87%,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成為全球汽車市場最為繁榮的國家。
然而,汽車市場的繁榮,并沒有改變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競爭力偏低的狀況。近日,美國一家機構發布了《2013年度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名單》,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汽車制造強國日本和德國分別有3家企業入圍。位居前三位的博世、電裝和大陸集團,均是來自日本和德國的企業。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中國,僅有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信戴卡輪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入圍百強,而其全球排名也僅為92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國際競爭力不容樂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現實狀況很好的反映了數據說明的問題。目前,我國本土零部件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生產的低端市場,優勢產品包括汽車輪轂、汽缸體、連桿、玻璃、濾清器、鼓式制動器、水泵、散熱器、飛輪、喇叭、蓄電池等,而在技術含量高,盈利空間大的空調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以及電子控制類等核心零部件中基本被外資企業所壟斷。
過去幾年汽車市場的繁榮,帶動了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飛速發展,然而快速發展的零部件市場,并沒有改變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競爭力低下的局面。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做大做強還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