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中國3月份的貿易數據很糟糕。出口較上年同比下滑6.6%,進口更是令人不安地下滑了11%。中國的出口似乎已不是那么強勁,同時該國提振國內經濟的方式似乎也無需增加新的進口原料。3月份是今年第一個經濟數據不因受中國春節假期因素影響而失真的月份,所以當月的數據應該是真實的。
不過仍有一些需要提醒的地方。中國去年的出口數據可能存在水分,這主要是因為部分企業虛增了出口訂單的金額,以達到利用商品貿易訂單將資金帶入中國的目的。這導致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出現大幅上升。不過中國政府對這種做法進行了打擊,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出口下降了31%,這表明虛假貿易有所減少。
不包括香港在內,今年以來,中國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4%。進口方面,雖然3月份進口出現大幅下降,但當月的鐵礦石、銅、汽車零部件及農產品進口都有不錯的增長,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并未出現停滯。貴金屬和高科技產品等經常被用于掩蓋隱蔽資金流動的產品的貿易額出現顯著下降。
再加上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以及最新采購經理人指數中出口分類指數等其他經濟數據,貿易似乎并不是中國最擔心的問題。
如果中國的貿易數據不完全值得信賴,則可以通過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國的進口數據來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今年1-2月份,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金額下降1%,去年全年僅增長3.5%。盡管中國仍是美國各類商品的主要供應國,但美國從其他國家、特別是越南進口商品的金額發生了一些微小的變化。美國去年進口的越南商品的金額增長22%,今年迄今為止的進口額增長19%。
與中國相比,越南的經濟規模要小得多。中國的規模經濟效應和供應鏈意味著,短時間內該國作為全球工廠的地位不會被替代。但若要提振增長乏力的經濟,中國還得從自身內部挖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