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動+價格下降”促滲透加速。從各國公布的白熾燈淘汰計劃來看,2014年將是全世界各主要國家進入白熾燈廢止計劃的最終階段,大量的白熾燈替換市場在各國政府的扶持下將強行拉動LED照明產品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LED產品價格繼續保持下降趨勢,部分產品價格已接近節能燈,性價比優勢愈發明顯。
2014年第一季度照明LED報價跌幅介于5%-9%;背光LED報價跌幅則約為在3-7%,報價跌幅相較去年逐步趨于平穩,有利于企業維持一定毛利水平。兩大因素共同促進LED滲透率加速提升,拉動行業景氣度。
4寸外延片將成為市場主流。在3月18日上海舉辦的SEMICONChina展會上,國內外各大藍寶石長晶爐大面積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爐子是以大尺寸為主,反映了行業往4寸外延片發展的趨勢,預計到2017年4寸外延片生產將占總產能45%,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大陸LED行業使用普遍都是2英寸襯底,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向4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發展下,MOCVD的有效利用率將大幅度提升。若良率相同的情況,4英寸襯底相比2英寸襯底會把成本降低20%-30%。
光效提升有助于間接控制成本。日前科銳(CREE)宣布白光功率型lED實驗室光效達到303lm/W,為目前行業研發最高紀錄。從這一成果可以看出LED技術的飛速進步,目前量產LED晶片光效逐步達到170lm/W(光效超過T5熒光燈),反映出整個LED行業光效提升是大趨勢。更大的光效能夠提高照明解決方案的性價比,更為顯著地節約能源,控制成本;眾廠家也紛紛應用PSS襯底技術提升光效同時有效維持毛利率。
需求爆發,滲透加速,空間巨大。2013年LED背光滲透率達到90%,預計2014年將達100%,該細分需求進入平穩期。未來LED行業主要靠照明拉動。目前LED照明市值104億美元,全球滲透率僅13%,處于加速滲透階段,到2020年市場可達790億美元,成長空間巨大。中國政府也做出了相應規劃:計劃在2015年將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提高到4500億元。
投資策略。LED照明正處于滲透率從不足20%到50%的快速滲透期,從臺灣LED企業一季度營收情況來看,行業景氣度明顯優于去年同期。雖然LED行業近期進入一波調整行情,但是行業即將進入4月份傳統旺季,基本面保持強勁的趨勢將會延續。另一方面,隨著產業整合不斷進行,價格的下降會使企業毛利水平承受壓力,LED行業將逐步出現分化,從過去的產能比拼轉變為技術比拼、成本比拼,行業集中度將提升。因此,未來看好上游芯片具有技術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外延擴張能力的龍頭企業,下游應用領域看好具有渠道優勢和具有更多品牌附加值的企業。另外,看好產業鏈上生產其他配套設施的公司,比如光學檢測和電源驅動等。
2014年第一季度照明LED報價跌幅介于5%-9%;背光LED報價跌幅則約為在3-7%,報價跌幅相較去年逐步趨于平穩,有利于企業維持一定毛利水平。兩大因素共同促進LED滲透率加速提升,拉動行業景氣度。
4寸外延片將成為市場主流。在3月18日上海舉辦的SEMICONChina展會上,國內外各大藍寶石長晶爐大面積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爐子是以大尺寸為主,反映了行業往4寸外延片發展的趨勢,預計到2017年4寸外延片生產將占總產能45%,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大陸LED行業使用普遍都是2英寸襯底,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向4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發展下,MOCVD的有效利用率將大幅度提升。若良率相同的情況,4英寸襯底相比2英寸襯底會把成本降低20%-30%。
光效提升有助于間接控制成本。日前科銳(CREE)宣布白光功率型lED實驗室光效達到303lm/W,為目前行業研發最高紀錄。從這一成果可以看出LED技術的飛速進步,目前量產LED晶片光效逐步達到170lm/W(光效超過T5熒光燈),反映出整個LED行業光效提升是大趨勢。更大的光效能夠提高照明解決方案的性價比,更為顯著地節約能源,控制成本;眾廠家也紛紛應用PSS襯底技術提升光效同時有效維持毛利率。
需求爆發,滲透加速,空間巨大。2013年LED背光滲透率達到90%,預計2014年將達100%,該細分需求進入平穩期。未來LED行業主要靠照明拉動。目前LED照明市值104億美元,全球滲透率僅13%,處于加速滲透階段,到2020年市場可達790億美元,成長空間巨大。中國政府也做出了相應規劃:計劃在2015年將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提高到4500億元。
投資策略。LED照明正處于滲透率從不足20%到50%的快速滲透期,從臺灣LED企業一季度營收情況來看,行業景氣度明顯優于去年同期。雖然LED行業近期進入一波調整行情,但是行業即將進入4月份傳統旺季,基本面保持強勁的趨勢將會延續。另一方面,隨著產業整合不斷進行,價格的下降會使企業毛利水平承受壓力,LED行業將逐步出現分化,從過去的產能比拼轉變為技術比拼、成本比拼,行業集中度將提升。因此,未來看好上游芯片具有技術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外延擴張能力的龍頭企業,下游應用領域看好具有渠道優勢和具有更多品牌附加值的企業。另外,看好產業鏈上生產其他配套設施的公司,比如光學檢測和電源驅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