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總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具有資源性特征的15家央企按稅后利潤的15%上繳國有資本收益,此前上交比例為凈利潤的10%
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將從2011年起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并將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類型由原先的三類調整為四類,除兩家糧棉儲備的央企外,其余央企上交比例統一提高5%。國有金融企業未被納入預算實施范圍。
出版業和廣播電視業企業納入收取范圍
為進一步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今年11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1年起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
同時,兼顧中央企業承受能力和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規模,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
根據財政部日前發布的《關于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明年起,我國將教育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所屬企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直屬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文化部直屬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公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公司、中國動漫集團公司,農業部直屬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公司、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
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上調5%
同時,通知規定,從2011年起,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具體收取比例分四類執行,第一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5%;第二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0%;第三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5%;第四類免交國有資本收益。新納入企業均按第三類標準上交紅利。
根據通知公布的企業分類名單,中國煙草總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15家央企被列為第一類企業;中國鋁業、中國有色等78家企業被列為第二類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等33家企業被列入第三類企業;第四類企業包括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和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兩家。
2007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根據不同行業適用不同比例的方式,我國最初將企業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具有資源性特征行業企業,上交比例為凈利潤的10%;第二類為一般競爭性行業企業,上交比例為凈利潤的5%;第三類為國家政策性企業,暫緩3年上交或者免交。
央企“紅利”應讓百姓從中受益
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我國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過低,此次提高收繳比例釋放出遏制央企盲目投資、加快央企結構調整的“積極信號”,期待上繳的央企“紅利”能更多用于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讓更多百姓從中收益。
“提高央企上繳利潤的比例邁出了我國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說,央企向國家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就是央企給“股東”的“紅利”,收繳的“紅利”應該納入公共財政,讓更多百姓收益,因此分紅比例不應該太低,尤其對于資源性和壟斷性行業而言。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指出,從此次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分類上看,除了將一些壟斷性央企如電網企業納入其中外,還將一些市場準入門檻很高的企業,如出版業和廣播電影業企業也納入進來,這些企業進入門檻高,市場競爭壓力小,收益也高,有必要提高收取比例。
不過,相對于今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有望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而言,明年向央企收取的國有資本收益比例仍不算高,還應隨著改革推進進一步提高收取比例。此外,應盡快將金融類國有企業也納入收繳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