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汽車制造商警告說泰國政治動蕩將會沖擊它們在當地的銷量。圖為上周五示威者在曼谷游行。
泰
包括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和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在內的至少六家汽車制造商已經警告去年11月份以來爆發的泰國政治動蕩給它們的銷售帶來沖擊。卡車制造商日野汽車工業(Hino Motors Ltd.)正在收縮泰國產量,其母公司豐田汽車說,原來考慮投資最高200億泰銖(合6.1億美元)擴大產能,現在需要重新斟酌這個計劃。
作為熱門旅游勝地的泰國已經遭遇旅游業下滑和消費者支出下降的打擊,經濟學家擔心這會讓導致泰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從2012年的6.5%下滑至3%,而泰國汽車工業受到波及更是讓局面雪上加霜,在區域經濟共同體將要在2015年建成之際,泰國吸引外資將遇到更大的挑戰。
Moody's Analytics助理經濟學家吉布森(Fred Gibson)說,泰國希望成為東南亞的底特律,但這離不開更多的外商投資,而當前的政治動蕩意味著泰國吸引不到外資。
咨詢公司Control Risks的全球風險分析部負責人威爾福德(Steve Wilford)說,包括一家國際學校和一家汽車制造商在內的六家正在與他合作的公司出于政治僵局的考慮將推遲在泰國的投資。他說,泰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日本公司尤其感到沮喪。
威爾福德說,人們認為已扎根這里的外國投資者會靜觀其變,但他們的耐心正在耗盡。
馬自達(Mazda Motor Co.)管理執行長Masahiro Moro上周對記者說,怕的是泰國政治局勢遲遲穩定不下來,使投資者不再信任政府。
如果政治動蕩今年得不到解決,還可能威脅到泰國2017年使汽車產量增至300萬輛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泰國鞏固自己作為東南亞汽車生產中心的主導地位的舉措之一。
吉布森說,這個目標是基于泰國將獲得更多外商投資這一假設定下的,現在看來實現這個目標難度不小。
研究公司IHS Automotive預計,受政治動蕩和首次購車補貼計劃到期影響,2014年泰國國內汽車銷量將較上年下降19%,至108萬輛,國內汽車產量將下降8%,至220萬輛。
泰國汽車研究院(Thailand Automotive Institute)數據顯示,泰國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全球排名第九,大約一半產量在國內銷售,一半出口到海外。
由于泰國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海外汽車制造商沒有關閉在泰國的工廠。本田汽車(Honda Motor Co.)表示,自己在泰國的第三家工廠正在建設當中,竣工后將使公司在當地的年產量從30萬輛提高到42萬輛。馬自達也表示,2015年將在泰國開設一家變速器生產廠,這個計劃正在如期推進。
不過汽車研究機構Fourin的日本研究經理福田正博(Masahiro Fukuda)表示,泰國工資水平不斷上升和政治緊張已促使海外汽車制造商考慮在越南和老撾等成本更低的國家進行投資。
分析師們稱,印尼對海外汽車制造商的吸引力也在增強,盡管這個人口接近2.5億的國家生產的汽車大部分用于內銷而非出口。Moody's Analytics還表示,馬來西亞為生產節能汽車提供的減稅激勵也可能促使部分外資從泰國流向該國。
本田汽車執行副總裁巖村哲夫(Tetsuo Iwamura)說,本田正在“謹慎地”推進泰國第三家工廠171.5億泰銖的投資計劃,但在此之后沒有任何對泰國的新投資計劃。
一些汽車制造商表示,考慮到泰國國內汽車銷量可能下滑,它們正在把更多產量用于出口。例如,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Corp.)已將截至3月份財政年度的汽車銷量預期下調13%,從9.5萬輛下調至9萬輛。三菱汽車沒有做出下調產量的預期,因為該公司把泰國工廠生產的汽車出口到歐洲、美國、中東和拉美。
本田汽車預計2014年在泰國的汽車銷量將減少23%。馬自達則預計當前財年東盟地區銷量將因政治動蕩減少1萬輛,至7.5萬輛。福特和通用也表示,泰國政治和經濟緊張將削弱它們的銷售,但未提供具體數字。
在曼谷東部距離一個主要抗議點3.2公里的三菱汽車經銷店內,銷售人員常常比顧客還多。店主Panomporn Thitipoonya說,通常每天只有一兩個人來光顧,四個銷售員幾乎沒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