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高于全年均值0.2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數據回落,說明經濟復蘇力度有所減弱。在改革過程中,經濟增速的下降是經濟質量提升的必然結果。預計2014年,我國經濟仍將低位復蘇。
1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2013年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高于全年均值0.2個百分點,連續15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PMI指數反映未來1~2個月經濟走勢,PMI位于臨近點以上說明未來1~2個月經濟將持續復蘇,但有所回落,則說明經濟復蘇力度有所減弱。他認為,在我國改革過程中,經濟增速的下降,是經濟質量提升的必然結果。預計2014年,我國經濟仍將低位復蘇。
外貿形勢或難言樂觀
縱觀2013年全年,楊德龍認為:“從2013年年初開始,我國經濟出現一定復蘇,但力度遠低于年初預期。”楊德龍說,2013年二季度以來,經濟開始加速下滑。三季度經濟出現增長,主要是由于補庫存需求加大和政府穩增長提振作用這兩個因素。四季度前述兩者效果均有所減弱,故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導致11月和12月的PMI指數均不理想。
數據顯示,12月新訂單指數為52.0%,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仍位于臨界點以上。調查顯示,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9.8%和49.0%,比上月下降0.8和1.5個百分點,雙雙落至臨界點以下。
對此,楊德龍認為,這表明企業對于未來生產信心仍顯不足,我國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他說,由于歐美復蘇力度有限,因此很難改善我國外貿形勢。預計2014年進出口增速將為個位數,寄望通過出口來帶動經濟增長仍不現實,因此亟須擴大內需。
數據還顯示,12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下。對此,楊德龍認為,盡管原材料庫存經過前期去庫存過程出現了一定回落,但企業對未來銷售信心不足,因此對原材料市場需求偏緊,持謹慎態度。
2014年低位復蘇
在楊德龍看來,2014年我國經濟仍會處于相對較低的復蘇狀態。他認為,“這一經濟走勢主要受到我國經濟改革和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在改革過程中,經濟增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是經濟質量提升必然要做出的犧牲。”
針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情況,楊德龍分析稱,國際經濟的復蘇力度很難大幅改善我國出口形勢;對于投資,我國也將保持謹慎態度,不會出臺大幅投資計劃,而此前,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唯有在消費方面,2014年我國可能會出臺消費補貼政策,通過拉動內需提高經濟增速。
不過對于內需市場現狀,楊德龍則不無擔憂。他表示,由于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進展較慢,個體收入差距較大,嚴重制約了我國消費水平的提高。
權威機構統計,201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在13%左右,這與以往15%左右的增幅還有一定差距。“人們對物價上漲速度的感受遠超CPI3%左右的月度增速,而工資增速又很慢,這導致消費信心不足,消費增速很難出現大的提升。”楊德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