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第十一屆廣東省科協學術活動周(4日-10日)在廣州正式啟動,本屆協會以“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為主題,吸引了諸多業內名企和行業專家蒞臨,共同就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首場專題報告由我國著名激光增材制造領域專家王華明教授主講。他在介紹3D打印技術的應用狀況時指出:“中國的3D打印技術在金屬零件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在飛機制造中應用。”
活動周期間,全省各地將舉行學術年會、論壇、研討會、報告會、展覽等學術活動近400項。昨天的首場專題報告題為“增材制造/3D打印:對裝備制造和材料技術的影響”。主講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針對目前的3D打印熱,王華明教授在報告中指出,人們需要理性對待3D打印技術,不要把它當作萬能的。它主要在結構復雜、性能要求高、制作成本大及較為大型的設備制造方面最具優勢。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前景也很廣闊,比如3D打印技術與細胞工程技術結合,可對人體進行器官修復。
首場專題報告由我國著名激光增材制造領域專家王華明教授主講。他在介紹3D打印技術的應用狀況時指出:“中國的3D打印技術在金屬零件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在飛機制造中應用。”
活動周期間,全省各地將舉行學術年會、論壇、研討會、報告會、展覽等學術活動近400項。昨天的首場專題報告題為“增材制造/3D打印:對裝備制造和材料技術的影響”。主講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針對目前的3D打印熱,王華明教授在報告中指出,人們需要理性對待3D打印技術,不要把它當作萬能的。它主要在結構復雜、性能要求高、制作成本大及較為大型的設備制造方面最具優勢。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前景也很廣闊,比如3D打印技術與細胞工程技術結合,可對人體進行器官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