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接連兩起大型LED企業老板跑路事件,都發生在“中國燈飾之都”。燈都所面臨的問題是LED照明行業的一個縮影,財政補貼對LED產業發展扶持的魄力很足,促使LED行業投資規??焖僭鲩L,產能過剩情況突出……這一切或是風險產生的重要來源。
產能過剩自然出現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現象,消化不掉的產品成為了企業下一步產業規劃的絆腳石,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企業不堪重負,最終出現垮掉的境況。LED行業面臨的風險是確實存在的,銀行對LED行業的緊急風險警示也進一步表明LED行業面臨的投資風險性問題跨越了金融系統的警戒線;而另一方面,銀行此舉也反映出“錢荒”使得銀行對于風險的“敏感反應”。
有人士分析指出,如果說2012年宏觀經濟下行和利潤增速放緩,是中國銀行業的一個拐點,那么2013年才是考驗真正到來的一年,除了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外,信貸風險上升和新資本協議的落實等領域都充滿了挑戰。今年6月末出現的“錢荒”,更暴露了商業銀行在流動性管理方面的不足。
“爛船也有三斤釘”,即便在這種壞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相信,銀行收緊授信及信貸、催收債務,或許敲醒那些還在做著“黃粱美夢”的LED企業,或許敲響LED行業依賴財政補貼度日的警鐘,或將有助于LED投資過熱的勢頭回歸理性。
“中國式LED補貼”背后的權力尋租
這些年來,我們發覺政府對于“補貼”慷慨程度總是讓人咋舌,特別是于LED照明這個新興的行業領域,動不動就畫個以“億”為單位的“大餅”出來惹人眼饞。然而,“錢”和“權”相遇往往易于形成滋生腐敗的溫床,一些覬覦政府輸血的LED企業為獲得政府項目,不惜進行各種暗箱操作,與一小撮的政府腐敗分子為追逐共同利益而走在一起私相授受。政策下的“對策”,讓政策漏洞淪為某些人群聯手圖利的工具。
這種情況就如同把社會救濟金都補給“有錢人”、“關系戶”,把真正有需要的“平民大眾”和“貧苦階層”置之不顧。在這類不良風氣下,一些知名企業騙取巨額補貼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政府內部的某些害群之馬更利用職權之便,在政策推行過程中涉嫌官商勾結,嫌貧愛富,專門“錦上添花”。最后讓本為推進行業發展的龐大的“補貼”,慢慢變成一筆糊涂賬,被蠶食鯨吞得體無完膚,出來的結果完全有違初衷。
久而久之,補助成為了一種引誘企業墮落的“精神鴉片”,讓為數不少的LED企業再無意于致力技術研發,而一心殫思竭慮游走在政府部門的關系網上逐利。這種本末倒置的踩著鋼線的追求利潤方式,已經由行業問題延伸至社會問題。我們認為,李興華的事件對于照明行業是一個警鐘,他讓我們重新思考在政策對LED行業的扶持應該如何進行再定位,在“補貼”發放“力度”、權利的監督、程序的完善等問題上再下工夫,通過公開、透明的防腐機制的實現,堵死某些失足官員貪腐行為的根本源頭。同時,企業也應該自覺學習擺脫急功近利的心態,還行業以一片公平、公正健康發展的凈土。
照明產業淡季不淡的營銷密碼
有人曾提出“冰激凌哲學”這樣一個理論,他說,賣冰激凌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會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誠然,照明行業也一樣,在淡季的時候,是企業發揮優勢,積極創新,為接下來蓄勢待發的時刻。在逆境中戰勝市場,又怎怕旺季的激烈競爭。
有淡季市場,無淡季思想。照明企業要想淡季不淡,關鍵是時刻提醒目標消費群體意識到你的存在。通過社會化媒體,尤其是網絡、社區等新媒介凝聚人氣、刺激消費顯然是個好方法。強調差異化經營,讓好的創意在淡季發揮更好的作用。
另外,加強產品優勢,樹立品牌理念,通過不斷創新的營銷方式,將大眾的“分享消費”變成一種長期的消費行為,讓創新無處不在,讓淡季不淡。淡季的戰略新品,往往需要讓消費者喜出望外,新穎大膽。從而告訴市場,淡季來了,我很好!
不要為了迎合市場“做別人”
無論是節能燈還是LED燈,新技術、新光源的出現帶來照明領域一種自然現象,那就是優勝劣汰。在技術、市場影響下,行業也是一樣,爆發似的LED照明市場讓人家蜂擁而至。曾一時LED讓人們覺得行業是無限光明的。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LED道路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繼國內光伏產業之后,LED也出現產能過剩,簡單點說就是供大于求了。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的生存能力有許多因素,例如技術,服務,品牌,而在LED行業里,有的企業卻不具備任何一種,它們只是簡單地組裝各種配件后推向市場,企業自身沒有屬于自己的東西,倒閉便也不是無因可尋了。
事實上如何去定位進行組裝的企業呢,各有說法,我們討論是否存在這么一種時代就顯得不合適了,小編認為,對任何企業來說,不管是不是LED行業還是其他行業,企業都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種競爭力,可以是針對消費者,也可以是針對自身產品的,就像我們生活中所了解的服務,或者是產品性能之類等等,所以企業的續航力很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一個技術,一個品牌,切勿為了迎合市場而做不應該的決定。組裝是否有時代,時代是否結束?我們只能說要立足江湖,你需要的是會一門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