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初舉行的201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透露,《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正上報發改委和科技部及其他有關部委,“指導意見很快會正式發布”。
對于目前產業規模并不太大的機器人行業來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佳士科技9.30+0.181.97%
博實股份21.00+0.391.89%
機器人 45.00+0.501.12%
新時達 10.58+0.080.76%
智云股份23.68+0.000.00%
說,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關注,后期利好或可期待。
根據目前的產業鏈情況,設備自給化程度較高的本體企業可能將最大受益于此項政策刺激和機器人市場規模的擴張,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機器人(300024.SZ)、博實股份(002698.SZ)、智云股份(300097.SZ)等。
首個行業政策將出臺
王衛明在本月初召開的“201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推進大會”上透露,經過前期對上海、沈陽、重慶、哈爾濱等地的機器人產業調研與座談,正上報發改委和科技部及其他有關部委,指導意見可能很快會正式發布。
王衛明表示,上述指導意見將從產業研發方面推進和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整合現有資源,形成一批產業機器人的實驗室、技術中心;積極推動汽車、電子、軍工、物流、醫藥、危險品制造等行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示范,配套相關行業的發展;根據區域特色,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制定行業準入標準。
即將出臺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對正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機器人產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是第一個從國家層面支持機器人產業的明確政策,對行業本身是非常重大的利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董秘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把發展機器人產業提到了戰略高度,肯定會加大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此前,工信部發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曾提出,要重點突破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大對智能制造的金融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起步較國外晚了幾十年。相對于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日本等國家,我國本土企業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開始切入這一產業。
上述董秘表示:“總體來說,本土機器人企業競爭力還較弱,國內80%市場被ABB、發那科、安川、庫卡等跨國品牌占據。”
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另有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為1.5萬臺,2011年達到2.3萬臺,同比增長53%。而據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7萬臺,同比增長17%。
來自慧聰工業機器人網的數據顯示, 目前中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8%左右,同時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機器人需求總量將在3.5萬臺左右,占全球比重16.9%。
人工替代和產業升級被認為是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與此同時,我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相對較低也給未來市場的開拓提供了余地。資料顯示,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只有21,距離全球55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根據IFR的統計分析,2010年全球對工業機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車產業,占比為27.27%;電子制造行業的占比達到22.82%,這與近年來消費電子領域的技術性突破有很大的相關性;其次是橡膠塑料工業和金屬制品,占比分別為8.71%和3.62%。
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認為:“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背景之下,至少可以預期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當,那么將有380億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空間,1140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空間。”
本體企業最受益
目前我們所說的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工業機器人由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系統與應用軟件幾大部分構成。
由于起步較晚,當前國內機器人研究亟須提升的技術包括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這些關鍵部件的研發與制作既包含硬件加工方面的技術提升,又包含軟件方面的升級創新,這些缺陷也是未來市場的增長點之一。
從產業鏈上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由零部件企業、本體企業、代理商、系統集成商、終端客戶構成。本體企業設計本體、編寫軟件、采購零部件,以組裝的生產方式生產本體,通過代理商銷售給系統集成商,系統集成商直接面向終端客戶。有的本體企業和代理商也會兼做系統集成商。本體是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數據顯示,本土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原材料成本構成中,減速機占據40%,伺服電機占據30%,控制器占據15%,其他占據15%。這些都屬于機器人產業鏈中的上游機器人單元產品供應領域。
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新時達(002527.SZ)、佳士科技(300193.SZ)、上海機電(600835.SH)、錢江摩托(000913.SZ)、秦川發展(000837.SZ)等。
產業鏈最核心環節的本體其實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中下游,相關上市公司包括機器人、博實股份、智云股份、瑞凌股份(300154.SZ)和天奇股份(002009.SZ)等。
“從目前來看,這個行業的發展肯定是整機先發展起來然后帶動零部件發展,以中下游帶動上游。”上述董秘表示,從行業上看,具有規模效應和技術積累的企業比較容易在今后的競爭中占據優勢,技術積累和客戶規模都要納入考慮范圍。
機器人是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導者,在我國汽車整車裝配生產線、煙草、自動化立體倉庫市場分別擁有80%、20%、8%左右的份額。
博實股份大股東哈工大機器人研發實力國內領先,公司作為機器人產業唯一上市平臺,產品線拓展可期。
智云股份從事自動化工藝系統集成和成套自動化裝備的研發制造與服務,正在進行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和機械手研制項目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具備替代進口能力。
產業下游則涉及到眾多應用領域,下游并不直接享受機器人產業政策的利好,但卻通過需求刺激上游產業規模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