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官方PMI數據與匯豐數據的迥異,專家認為主要是統計樣本和方法差異造成。綜合兩個數據來看,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微弱回升,大型企業的經營情況有所好轉,但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明顯惡化值得擔憂。
樣本方法不同 結論各異
6月1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較4月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這顯示中國經濟繼續企穩回升。不過匯豐3日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制造業PMI終值49.2%,為八個月低點。又表明中國經濟可能存在下行風險。
對于兩者的差異,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解釋,匯豐與官方PMI差異主要在樣本及季調方法不同:官方樣本超過3000家,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匯豐430家;匯豐采用在X-11基礎上調整后的季調法,效果更好。
“不能說哪個更真實反映經濟,它們兩者是經濟運行不同側面的反映。”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官方統計樣本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匯豐統計以中小企業為主;官方采集樣本比較大,匯豐的采集樣本比較小。一般來講,大型國有企業對經濟走勢反映比較遲鈍,中小企業對經濟走勢的變化敏感度比較高。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應用金融系系主任、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者的差異主要是統計樣本和方法差異造成了數據的明顯差異:官方數據以大型企業為主,匯豐的統計以中小企業為主。在他看來,應以官方統計口徑的數據為準,它更符合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
5月宏觀經濟或以企穩為主
對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韓復齡對本報記者分析,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的過程之中。“因為企業的利潤水平在回升,產能過剩局面有所緩解;需求方面來看,出口形勢還可以,消費相對來講也比較正常。”
周景彤判斷,官方數據說明經濟是在走穩和略微回升;5月份的宏觀經濟還是會比較穩定,應該不會比4月份差。首先是國際形勢有所好轉,美日歐的經濟復蘇對中國的外需和出口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范劍平分析,5月份官方PMI反季節上升,但50.8%的絕對水平仍顯著低于往年同期均值。制造業環比增速有在低位企穩回升的跡象。
不過韓復齡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注意的風險是結構調整,經濟能不能軟著陸、解決產能過剩以及總量平衡的問題。中國經濟高速運行走向中速發展,依靠投資和貨幣拉動的情況需要調整。也有不少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仍然存在需求疲弱和產能過剩的兩大問題。
5月份中國經濟增速到底如何?這周末即將公布的官方數據會給出最終的答案。
大型企業好轉 中小企業惡化
根據官方數據,大型企業PMI為51.1%,小企業PMI只有47.3%;而且從地區來看,5月東部與東北地區PMI在50%以上,持續回升勢頭,而西部與中部地區都在50%以下,且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出現分化。官方數據說明大型國有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好轉,主要是國家在基建、水利、保障房和鐵路等領域投入、發展比較快;但官方和匯豐的數據均表明,中小企業的的經營形勢在惡化。”周景彤分析,地區數據差異說明中西部經濟形勢不樂觀,主要是山西、內蒙古和陜西等中西部產煤大省受煤炭價格下跌的影響比較大。
韓復齡告訴本報記者,當前大企業融資成本比較低,但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時主要面臨融資不到位,貸款難,實際社會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靠當前的措施一下子解決,需要一個過程。”
范劍平表示,官方的小企業PMI指數繼續下跌,與匯豐PMI預覽值下跌一致。他也認為,全社會融資總量擴張的有利影響主要在房地產業和地方融資平臺,對中小企業和私人部門的帶動較小。
“5月官方PMI改善主要反映在大中型企業,小企業指數仍在惡化,對就業貢獻最大的中小企業仍面臨困境及挑戰。”屈宏斌分析,官方PMI中生產指數改善最明顯,而更具前瞻性的新訂單指數僅微弱回升,生產加快可持續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