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喀則地區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和“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方針,深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工作,礦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產業經濟實現新跨越。2012年,日喀則地區礦業總產值達到4.62億元,分別占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的4%和44%;上繳稅收1.82億元,同比增長5%,占地區總稅收的24%,礦業在撬動和支撐地區經濟發展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2012年度,謝通門縣礦業稅收1.5億元,占全縣總稅收的88%。
礦業勘查開發實現新突破。“十二五”以來,隨著青藏專項成果和整裝勘查等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扎實推進,目前,日喀則地區已發現礦產地230余處、礦產資源46種,主要礦種有銅、金、鋁、鋅、鐵、鹽湖礦產、建筑材料、寶玉石、礦泉水和地熱能等;有效的探礦權134個,其中,預查24個、普查88個、詳查22個;采礦點共25個、采礦企業21家。
開發秩序規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積極開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清查專項行動,整合礦產資源,將不合格企業清理出開發行業,礦產秩序持續好轉;通過礦權清查工作的有效開展,日喀則礦產資源勘查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勘查投資明顯增大;依法注銷16個探礦權,“圈而不探”的違規行為明顯減少;通過對礦山動態巡查和日常檢查,無證開采、以探化采、采富棄貧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礦產資源得到大力開發。著力推進雄村、扎布耶鹽湖、斯弄多、納如松多、普桑果等礦山建設,其中,具有規模開采的礦點有12個,形成了以鉛鋅礦、銅金礦、鋰硼礦等優勢資源為主體的開發格局;做大做強產業,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提高群眾收入、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等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