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天的中國而言,大力發展農業裝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現代化的農業裝備。而作為一個農機生產大國,中國也急切地希望成為一個農業裝備制造強國。但是在發展現代農業裝備和向農業裝備制造強國進發的過程中,我們卻面臨著三個大的發展瓶頸。
首先是技術與產品瓶頸。對比可以發現,國外發達國家的農機裝備產品普遍具有大型為主、成套裝備、智能舒適、高效等特點。反觀我國,一直都以小型農機和田間作業機械為主,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偏低,并且技術斷檔,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不適應現代農業的需求,制約了行業的轉型。可以說,我國農機產品的技術水平只相當國際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水平,能耗高、排放水平低。
其次是制造與管理瓶頸。我國農機的制造和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著30年左右的差距。投入不足、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導致企業生產效率低下,傳統的觀念又導致企業管理方式落后。
再其次是行業結構瓶頸。放眼歐美發達國家,五大農機制造公司便擁有70%的拖拉機市場占有率和90%的聯合收割機市場占有率,集中程度非常高,而我國上萬家農機企業中,規模企業只有2635家,企業數量多、生產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惡性競爭等,嚴重困擾著中國農業裝備行業的做大做強。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不難看出,未來幾年我國農機工業發展的重點主要是:
第一,優化產品結構,滿足農業結構調整的需求。應該優先發展保障糧棉安全增效的技術裝備,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裝備,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需要的技術裝備,提高農產品與食物安全生產的成套技術裝備,以及農機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裝備。重點發展180~230馬力拖拉機及其配套機具,節能環保型中馬力拖拉機,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聯合收割機,水稻聯合收割機和高速插秧機,玉米聯合收割機,纖維作物聯合收獲機,大型自走式噴灌機和主要農產品加工成套裝備等產品。
在科研項目上,則應該向以下領域傾斜: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節能環保型柴油機電控噴射技術、故障檢測及作業性能檢測技術、動力換擋及CVT變速技術、電液自動控制技術、閉心負荷傳感液壓提升技術、大馬力拖拉機配套農機具關鍵部件研究、高效通用谷物收獲機械主要工作部件研究、損失監控技術、電液控制技術、靜液壓驅動技術、農業機械可靠性技術、農產品保鮮及儲運技術、農產物料干燥工程技術和農產品功能成分及危害物殘留檢測技術等。此外,還應大力加強大中馬力節能環保型柴油機、靜液壓驅動裝置、動力換擋變速箱、電液自動控制系統與元件、閉心負荷傳感液壓提升裝置、大轉角拖拉機前驅動橋等重點零部件的研發。
第二,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入先進裝備;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增加現代實驗檢測設備;推廣先進制造技術,提升產品質量;推進信息系統建設,采用現代管理技術。
第三,優化行業結構,形成合理布局。加快改革進度,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錘煉3~5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專精特”中小企業;發揮地域優勢,形成一批產業集群,體現集群效應。
上述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嚴謹、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它包括:開放式自主創新的科技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現代制造的產業持續提升戰略、積極培育自主品牌的名牌戰略、扶優扶強的結構優化戰略、全球市場拓展戰略和以人為本的聚才戰略。只有這樣,我國農機工業才能成功轉型,向世界農業裝備強國的隊伍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