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機床制造技術的主要目標一直是著眼于提高生產效率和加工質量。但近幾年,生產過程中對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降低污染等目標在機床的設計理念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德先進制造技術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新型可持續生產方法的施行、新型工廠結構及新型組織管理結構的應用三者相結合,決定了工業制造企業在全球大規模市場的成敗。新型可持續生產方法的內容之一是開發輕型材質,并將其拓展應用于新領域,繼而開發與產品制造相適應的必要的生產與加工工藝。
舉例來說,目前汽車輕量化主要內容包括材料輕量化、設計輕量化、結構輕量化相結合的方式。中國工程學會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委員會成員認為,汽車輕量化技術并非僅僅依靠材料,汽車輕量化是設計、制造、材料技術集成的工程。例如,東風牽引車減重1400公斤,其中結構優化占19%,功能配置優化占40%,兩者共占59%,真正新材料新技術只占41%。如果僅把輕量化看成材料供應問題,將會阻礙中國提高輕量化水平,實際上材料技術、設計水平不高也影響著產品輕量化的發展。
正是因為有了汽車、航空航天等新材料、新結構件的出現,需要機床這工作母機盡快做出調整,比如目前除了塑料材料外,美國外汽車行業都在嘗試進行鈦鎂合金的應用,這對于機床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和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用戶行業的需求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其加工要求,還要求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同時,能夠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并進一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