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進出口增速回落至個位,首先與傳統出口市場需求低迷直接相關。2012年前11個月,歐洲市場需求銳減,中歐雙邊貿易總值下降4.1%,對歐盟出口下降7%,降幅呈逐月擴大趨勢。目前歐盟作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已經被美國取代。中日貿易也出現大幅減速,1至11月,中日雙邊貿易總值下降2.9%,連續五個月負增長。2012年美國經濟保持溫和增長,但增速低于預期,1至11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和對美出口均增長8.2%。
其次,國內要素成本上升通過訂單下降和外資減少兩個途徑作用于出口。一方面,成本上漲直接導致出口企業訂單減少,2012年秋季廣交會無論是采購商到會人數還是最終成交額均出現罕見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資本流動放緩與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我國吸收外資除5月微增之外其余月份均為負增長,全年規模預計比2011年下降。外資企業進出口約占我國外貿總值的半壁江山,外資減少對出口的拖累已經顯現,2012年前11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僅增長1.9%,低于我國外貿總體增速3.9個百分點。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最新貿易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中國進出口規模雙雙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2%,出口增速從11月的2.9%大幅升至14.1%,進口增速也從11月的零增長升至6%。201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出口20498.3億美元,增長7.9%;進口18178.3億美元,增長4.3%;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擴大48.1%。
“四季度中國出口較三季度明顯回暖。”中國制造業冠軍聯盟負責人羅百輝認為,出口好轉的主要原因是:東盟市場的回暖,金屬、模具、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的上升,以及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上升。東盟或在近期取代歐盟,成為支撐中國出口增長的最重要市場。模具機械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競爭力均有所回升,總體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預計2013年出口增速為8%左右,第一季度出口將持續好轉;預計2012年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0.2個百分點,2013年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愈發嚴重。
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貿易整體陷入低迷之中,我國難以獨善其身。2012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12《國際貿易環境發展概覽》年度報告預計,2012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為2.5%,增速比上年下降50%。報告同時預計,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率仍將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增長水平。
進入2013年,雖然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略好于上年,國內經濟運行也將總體平穩。但國際國內依然存在各種風險因素,世界經濟復蘇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外需不足的矛盾仍難根本緩解,全球流動性寬松和貿易保護的風險有可能加劇。分區域看,美國失業率依然偏高,財政問題遠未解決,經濟緩慢增長態勢難以改變;歐元區11月失業率升至紀錄新高,12月制造業延續之前走勢再次萎縮,最新數據均顯示出歐洲經濟復蘇仍難樂觀;日本經濟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較大;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應對通脹的巨大挑戰。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減少,我國外貿難以再現前些年20%以上的持續高速增長。據測算,2000至2007年,月度出口增速均值超過月度進口增速均值約4個百分點,而2008年至2012年11月,月度進口增速均值則反超出口增速均值約1個百分點,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明顯回落。
從制約我國外貿發展的短期和中長期因素來看,2013年我國進出口仍將低位增長,增速恐難回兩位數。與此同時,“三駕馬車”次序變化愈加明顯。在2012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貢獻率超過投資達55%,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5.5%,下拉GDP負增長0.4個百分點。2013年凈出口這駕馬車恐仍難給力,從“三駕馬車”到消費投資“兩輪驅動”的增長態勢仍將在今年持續顯現。
其次,國內要素成本上升通過訂單下降和外資減少兩個途徑作用于出口。一方面,成本上漲直接導致出口企業訂單減少,2012年秋季廣交會無論是采購商到會人數還是最終成交額均出現罕見下滑。另一方面,全球資本流動放緩與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我國吸收外資除5月微增之外其余月份均為負增長,全年規模預計比2011年下降。外資企業進出口約占我國外貿總值的半壁江山,外資減少對出口的拖累已經顯現,2012年前11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僅增長1.9%,低于我國外貿總體增速3.9個百分點。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最新貿易數據顯示,2012年12月中國進出口規模雙雙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2%,出口增速從11月的2.9%大幅升至14.1%,進口增速也從11月的零增長升至6%。201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出口20498.3億美元,增長7.9%;進口18178.3億美元,增長4.3%;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擴大48.1%。
“四季度中國出口較三季度明顯回暖。”中國制造業冠軍聯盟負責人羅百輝認為,出口好轉的主要原因是:東盟市場的回暖,金屬、模具、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的上升,以及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上升。東盟或在近期取代歐盟,成為支撐中國出口增長的最重要市場。模具機械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競爭力均有所回升,總體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預計2013年出口增速為8%左右,第一季度出口將持續好轉;預計2012年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0.2個百分點,2013年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愈發嚴重。
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貿易整體陷入低迷之中,我國難以獨善其身。2012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2012《國際貿易環境發展概覽》年度報告預計,2012年全球貿易增長率僅為2.5%,增速比上年下降50%。報告同時預計,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率仍將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增長水平。
進入2013年,雖然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略好于上年,國內經濟運行也將總體平穩。但國際國內依然存在各種風險因素,世界經濟復蘇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外需不足的矛盾仍難根本緩解,全球流動性寬松和貿易保護的風險有可能加劇。分區域看,美國失業率依然偏高,財政問題遠未解決,經濟緩慢增長態勢難以改變;歐元區11月失業率升至紀錄新高,12月制造業延續之前走勢再次萎縮,最新數據均顯示出歐洲經濟復蘇仍難樂觀;日本經濟增速逐季下滑,重陷衰退可能性較大;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應對通脹的巨大挑戰。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減少,我國外貿難以再現前些年20%以上的持續高速增長。據測算,2000至2007年,月度出口增速均值超過月度進口增速均值約4個百分點,而2008年至2012年11月,月度進口增速均值則反超出口增速均值約1個百分點,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明顯回落。
從制約我國外貿發展的短期和中長期因素來看,2013年我國進出口仍將低位增長,增速恐難回兩位數。與此同時,“三駕馬車”次序變化愈加明顯。在2012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貢獻率超過投資達55%,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5.5%,下拉GDP負增長0.4個百分點。2013年凈出口這駕馬車恐仍難給力,從“三駕馬車”到消費投資“兩輪驅動”的增長態勢仍將在今年持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