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鑄件產量目前雖位居世界第一,但企業平均年產量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中國鑄造協會專職副理事長溫平日前在北京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0年,中國鑄件產量3960萬噸,平均每家企業鑄件產量僅在1300多噸,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4~7倍的巨大差距。”
按照規劃,到“十二五”末我國鑄造企業要從目前的近3萬家減少到2萬家,到2020年再減少1萬家,最終把企業數量控制在1萬家以內。
企業平均年產量太低
第45屆世界鑄件產量普查數據表明,中國、印度、美國仍舊分別位列第一、第二、第三位。中國鑄件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3.2%。
中國鑄件產量雖位居世界第一,但企業平均年產量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德國平均每家企業年生產鑄件可達7808噸(最高年份達萬噸);美國為4038噸,巴西達2393噸。
對此,我國鑄造行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鑄造企業要從初期的3萬余家減少到2萬家左右,到2020年再減少1萬家,把鑄造企業控制在1萬家之內,會更有利于行業的發展,這對鑄造業來說,訂單要求更高了,批量要求更大了,質量要求更穩定了。
行業準入條件提高
我國鑄造業能耗占機械工業總能耗的25%~30%,鑄件單位產量的能耗是發達國家1.5~2倍,三廢排放量更是發達國家的6~10倍。
未來三年,工業節能減排將棉鈴更高要求,鑄造行業不達標企業只有一條出路,退出市場。
工信部正在就中國鑄造協會起草的《鑄造行業準入條件》和《實施細則》征詢各方面意見,不久將公布實施,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有序競爭,逐步實現企業總數控制在萬家以內。
據悉,行業準入規則包括十項內容。
準入條件對鑄造企業鑄件最低年生產能力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有色鑄件的生產企業,其鑄件年生產能力按所在地區和類別,一、二類區不低于600噸/年,三類區不低于400噸/年。
我國東部地區是鑄造行業和對準入制度要求最高的區域。東部地區對資源的能耗環保有更多限制,對污染物的排放和普通機加工也要求較高。
溫平對記者表示,行業準入條件目前已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國家工信部也在醞釀全力推進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