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和有關部門大力倡導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的推出吸引了諸多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目光,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并不屬于汽車行業的企業,紛紛躍躍欲試投入重金支持,加入到新能源汽車行業中來。而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相關零配件產業的關注。
從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來看,受益端主要可能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游資源端中對資源控制力強的公司也會較為受益。因為:一是電池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頸;二是由于礦物資源的稀缺性,鋰、鎳等上游資源類企業也將有較大獲利;三是整車廠商目前比較雜亂、沒有確定的壟斷領先優勢,應首先關注擁有核心技術或者擁有技術上成熟、可商業化車型的廠商。
新能源汽車出現由研發向產業化轉型的跡象,骨干汽車企業和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生產企業在幾年的推廣、示范工作中發展壯大,推出了一系列滿足性能要求的產品,但是作為共性關鍵技術的驅動電機、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其可靠性、成本、耐久性等主要指標尚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實際上,經過多年攻關,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已經取得突破:目前我國自主研制的鎳氫、鋰離子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顯著提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200kw以下車用永磁無刷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重量比功率超過1300w/kg,實現了與整車的配套。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仍然存在明顯不足或空白,例如控制器的功率開關元件和高壓電容等。相對電機而言,動力電池是更大的瓶頸。我國在電池技術研發、電池管理系統及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使用壽命和產業化程度等方面較為滯后。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最有潛力成為世界產業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