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與以往的鋼鐵工業規劃相比,更加強調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突出規劃宏觀指導的原則性、方向性。”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12月1日在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宣貫會上作上述表示。
工信部在做政策解讀時指出,《規劃》預測“十二五”時期我國導向性粗鋼消費量為7.5億噸,這對鐵礦石、焦煤、鐵合金、耐火材料等外部支撐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此,我們預計“十二五”末,我國鋼鐵工業對鐵礦石、焦炭、鐵合金和耐火材料的需求量分別為11.3億噸、3.8億噸、2800萬噸和1500萬噸。
加快轉方式促發展
工信部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將步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這是基于對我國鋼鐵工業現狀、發展態勢和外部環境綜合分析作出的判斷。
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鋼鐵工業是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行業,2010年消耗成品鐵礦石9.2億噸、焦炭3.3億噸,能源消耗占全社會總能耗高達13.9%。為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鋼鐵工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
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鋼鐵工業自身發展的切實需要。我國鋼鐵工業盡管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長期粗放式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產品結構、產業組織結構、生產布局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制約著我國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原有靠規模擴張、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粗放模式難以為繼,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促進鋼鐵工業由大變強。
我國鋼鐵工業規模大,在品種質量、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等方面進步明顯,部分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鋼鐵工業總體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已經具備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由大到強轉變的良好基礎。
切實淘汰落后產能
工信部表示,淘汰落后產能是加快鋼鐵工業裝備結構升級、推進節能減排以及優化布局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時期,要在已開展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鋼鐵工業切實淘汰落后產能,爭取全面消除按現有標準確定的落后產能,這是鋼鐵工業是否實現了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標志之一。
依法依規徹底淘汰落后產能。“十一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淘汰落后取得很大進展,共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絕大部分落后裝備徹底拆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但仍有7500萬噸落后煉鐵產能和4000萬噸落后煉鋼產能尚未淘汰,因此“十二五”時期要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徹底淘汰。
不再繼續提高淘汰落后的裝備標準。目前,以設備容積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主要是考慮到各地執行時比較容易判別,但也導致一些企業不斷擴大爐容,使產量不降反升。因此,今后淘汰落后將主要依據能耗物耗和清潔生產標準,以免企業為躲避淘汰而不斷對落后裝備實施擴容改造,導致實質上的產能擴張等負面效果。
明確淘汰落后與發展鋼鐵工業的關系。把淘汰落后作為發展鋼鐵工業的前提條件之一。《規劃》提出:將上大與壓小相結合,淘汰落后與新上項目相結合;根據各地區淘汰落后產能情況,優先核準淘汰落后任務完成較好地區和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
嚴格鑄造高爐認定,關好淘汰落后煉鐵產能的后門。為避免借鑄造用鐵躲避淘汰,又保證鑄造行業發展需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正在對鑄造用生鐵企業進行認定,并實施動態管理,在促進淘汰落后煉鐵產能同時,推動鑄造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完善鋼鐵行業管理
工信部表示,政策引導是市場經濟下加強、改善宏觀調控和開展行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信部的主要職能之一。“十二五”時期,工信部將從修訂鋼鐵產業政策、規范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等方面加強對鋼鐵工業的政策引導,并督促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貫徹落實有關政策。
適時修訂鋼鐵產業政策。按照國家宏觀調控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結合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實際,適時修訂鋼鐵產業政策,加強與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等有關政策的銜接,明確發展方向、規定發展原則,作為宏觀、系統指導鋼鐵工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按照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分批公告符合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制定發布鋼鐵工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鋼鐵工業先進技術、產品和裝備指導目錄以及鋼鐵工業投資指南等。
工信部表示,“十二五”時期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加強完善鋼鐵行業管理體系。
一是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當前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秩序還很不規范,偷稅漏稅、假冒偽劣和環境污染等違法違規現象和歷史遺留問題仍然存在,在某些區域、某些階段還很嚴重,鋼鐵行業管理應首先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市場進入和退出制度,規范生產經營秩序,為鋼鐵工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強化鋼鐵產業政策、規劃和標準對行業發展的宏觀引導作用。鋼鐵行業管理要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上,與時俱進,提出適合新形勢下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方針政策,加強鋼鐵產業政策、規劃和標準的編制、落實、調整和更新,以增強政府宏觀引導的科學性、連續性和及時性,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上下游合作,拓展行業管理新領域。“十二五”時期,鋼鐵工業要增強服務意識,促進由鋼鐵生產商向材料服務商的轉變,鋼鐵行業管理涵蓋面也要隨之向下游延伸,加強與下游行業管理部門的銜接協調,共同促進上下游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