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實施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推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道路進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決定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以提高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專項組織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專項組織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國家重大產業技術專項以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切實解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問題,增強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組織協調相結合;堅持重點突破與應用導向相結合;堅持當前發展和前瞻研發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
二、專項實施內容
從2004年開始,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重點組織實施10項重大產業技術專項,具體內容包括:
1.資源勘探開發與高效利用關鍵技術;
2.大型石油、天然氣和煤化工及新型催化關鍵技術;
3.節能和新能源關鍵技術;
4.工業節水關鍵技術;
5.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6.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7.安全生產關鍵技術;
8.先進制造關鍵技術;
9.農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
10.交通現代化關鍵技術。
三、總體目標
國家重大產業技術專項將結合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的需要,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中突出問題,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為依托,重點攻克一批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帶動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和融合,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四、先期啟動專項的重點開發內容和預期目標
按照專項前期工作進展和當前急需,擬先期啟動安全生產關鍵技術開發專項。專項開發的重點內容和力爭在2-3年達到的預期目標為:
(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及控制技術
1.區域互聯電網穩定控制技術,重點開發廣域測量技術、在線安全穩定評估技術、快速故障阻隔技術、電網信息安全深度防護技術等。
2.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的電網穩定技術,重點開發交直流并列運行系統在線穩定控制決策支持系統、多回路直流協調控制技術、直流多落點電網的安全穩定技術、直流輸電系統在電力系統穩定分析中的詳細模擬技術等。
預期目標:形成我國電網的廣域測量系統,實現電網主要廠站的實時測量,改變現有狀態評估方式,使大區測量時間由10分鐘左右提高到微秒級。提高在線動態安全穩定評估反應速度,全國電網安全分析,使現在的大區評價時間2-3周,縮短到10分鐘左右;增強電網安全性,使互聯電網快速解列時間提高數百微秒;形成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的電網穩定技術,掌握直流輸電系統的協調控制技術和仿真技術。
(二)礦山安全生產快速反應聯動監控、重大災害的監控預警技術
1.高可靠性快速反應監測監控技術、重點開發快速智能監控技術、系統故障自動診斷技術、井下電網故障自動監控技術、關鍵傳感器快速檢測技術、大容量本安電源技術等。
2.礦井主要災害預防集成技術,重點開發重大瓦斯災害隱患辨識及控制技術、火災隱患辨識及控制技術、水災的監測預警及探查與封堵技術等。
預期目標:提高現有綜合監控反應速度(30秒)5倍以上,無故障運行時間(1/700小時)提高2倍,全面提高安全監控系統的可靠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瓦斯傳感器反應速度由30秒提高2倍、使用壽命由一年和調校周期由1-2周提高1~2倍、粉塵濃度傳感器達到實用化;形成重大瓦斯災害、礦山火災、水災等主要災害預兆識別及其危險性的自動分析、防災應急預案自動生成和災害應急控制系統。
五、有關工作安排
(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計委、經貿委、經委),計劃單列企業集團作為主持單位,認真做好國家重大產業技術專項的組織與申報工作,結合本公告具體要求與本部門、本地區實際,做好項目的組織申報工作,同時匯總相關立項申請材料,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委托有資格的中介機構或組織專家組對項目進行評審,并以此為依據研究確定是否立項,對已同意項目的項目,由項目主持單位組織項目申報單位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
(三)申請項目的單位應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承擔項目所需的研究開以及相應的經濟實力,鼓勵產學研聯合。
(四)項目申報單位應按照公告的具體要求,認真填寫項目立項建議書(格式要求附后)等材料,申報材料一式三份,并附電子版。
(五)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專項申報截至日期為200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