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聞網訊(齊智杰 記者 何秀麗)以四項科技創新工程為載體,以引進國外高端技術為重點,以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主線,市科技局大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了一批高端技術,推進了重點產業升級,加快了產業化進程,為哈爾濱市創造和儲備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大平臺暢通合作渠道
據了解,2006年以來,哈爾濱市進一步強化對俄科技合作平臺建設,使對俄科技合作渠道更加暢通高效:強化信息平臺,創新并完善“東方一號”網,加快了對俄科技合作信息港建設;強化技術轉移平臺,增強了常設技術市場的對俄高端技術轉移功能;強化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對俄技術轉移服務中心的作用,全方位開展對俄科技合作跟蹤服務;強化對接平臺,2006年8月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哈爾濱科技成果展交會,簽訂正式協議209項;2007年又成功舉辦了白俄羅斯科技展,42家單位與白方簽訂了63個項目;強化投融資平臺,進一步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項目跟蹤服務,重點支持。
高層專家互訪促進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具體指導下,哈爾濱市不斷建立和完善了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市科技局與俄羅斯科學院及其分院、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哈薩克斯坦國家科學院、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十幾個國家科技部門簽訂了科技合作友好協議和定期會晤機制。與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的百余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企業進行了穩定有效的合作,高層專家互訪年均達千余人次以上。通過機制的建立,有效地促進了高端技術項目的合作。
人才高地建設提高創新能力
據了解,為從根本上提高哈爾濱市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市科技局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加快人才高地建設: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培育國際科技合作專業人才;加大對產學研合作項目的支持力度,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運用好科技創新人才研究專項資金,重點加大了對歸國留學人員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大力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科技人才培訓,培養了一支語言過關、技術精湛、業務精通的專業人才隊伍,同時培養鍛煉了一支熟悉重點科技合作項目、善于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高水平管理隊伍。
六大科技領域加快產業化進程
據了解,一批高端技術引入哈爾濱市已開始逐步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些項目的實施,從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加快了產學研合作,不僅縮短了核心技術的研發周期,填補了國內空白,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培養了與國際接軌的創新人才,而且促進了重點產業升級,加快了產業化進程,為哈爾濱市創造和儲備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光機電一體化領域,推進了哈軸集團的軸承表面改性技術、東安集團的不銹鋼離子注入氮化技術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哈博實公司的合成橡膠后處理關鍵設備———擠壓脫水機、哈一工具廠的刀具生產和熱處理等項目的產業化。
———電子信息領域,推進了哈特多佳公司的駝峰自動化調速系統和高速鐵路客運站模擬模型、哈工程大學的海洋資源多波束一體化探測關鍵技術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省對俄工業技術合作中心的高純磷烷電子特種氣體制備、哈海格通江公司的有毒氣體傳感器等項目的產業化。
———生物工程及新醫藥領域,推進了哈紫杉葉素科技開發公司的紫杉葉素(二氫槲皮素)提取技術、哈藥集團的口服胰島素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哈藥集團的性病快速診斷試劑系列產品、天宏藥業的鹽酸阿那格雷膠囊、哈康夷寶公司的通用納米β抗菌因子醫用耗材等項目的產業化。
———新材料領域,推進了哈理工大學的細晶鎂合金超塑成型與擴散連接技術、哈工大奧瑞德公司的LED外延片和芯片開發技術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東輕公司的超大規格鋁合金板帶材、哈焊接所的自保護藥芯焊絲堆焊耐磨復合板等項目的產業化。
———新能源與節能領域,推進了哈電機廠的核電百萬千瓦級半速汽輪發電機、哈汽輪機廠的F級重型燃氣輪機、哈鍋爐廠的核電常規島AP1000、哈飛工業公司的兆瓦級半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哈電機廠的抽水蓄能發電機、哈汽輪機廠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汽輪機、哈鍋爐廠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等項目的產業化。
———現代農業領域,推進了青貯高油玉米、高產優質大豆、耐寒高產紫花苜蓿、優良種豬等農業優質新品種引進消化吸收,并重點推進了哈獸研的防禽流感高效生物制劑、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所的木霉粉劑、達豐公司的農業用功能酵素系列產品等項目的研發,促進了強爾生化公司的生物農藥殺菌劑
———枯草芽孢桿菌、北大荒米業的脫脂米糠綜合深加工(米糠蛋白)等項目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