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資源能源和環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如何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更好利用有限的資源,是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在這方面,清潔生產是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
為進一步指導“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工信部編制了《“十二五”工業領域清潔生產推行規劃》,以提升工業清潔生產水平、減少污染物產生為目標,以技術進步為主線,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創新清潔生產推行方式,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市場推進機制,強化激勵約束作用,促進工業向清潔生產方式轉變,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從源頭減少排放
清潔生產將污染預防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全過程,通過不斷改進設計、改善管理和技術進步,從源頭減少或避免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是從根本上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工業清潔生產工作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科技進步對清潔生產的支撐作用。一是加強對重點行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指導,先后發布了聚氯乙烯等22個重點行業的134項產業化示范和應用推廣技術;二是開展清潔生產示范,自2009年始,連續三年利用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重大先進關鍵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示范和推廣,提高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普及率,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水平。
在清潔生產方面不乏做出突出成就的企業,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該企業主要針對低品位鋁土礦,采用亞熔鹽法清潔生產工藝提取氫氧化鋁,可以經濟地實現低品位礦石氧化鋁綜合高回收率。
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堆存量逐年增加。到2010年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堆存量達到110億噸。大量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不僅占用土地、浪費資源,更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為此,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是解決工業固體廢物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
近年來,工信部選擇河北省承德市、山西省朔州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遼寧省本溪市、河南省平頂山市、江西省豐城市、山東省招遠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四川省攀枝花市、云南省個舊市、貴州省貴陽市、甘肅省金昌市等12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堆存集中且綜合利用具有一定基礎的地區作為首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
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通過在試點地區建設一批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力爭到“十二五”末,把12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試點建設成擁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一批先進適用的技術、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科學的體制機制的各具特色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各基地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10~12個百分點,形成一套完善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政策體系和推廣機制,促進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跨越式發展。
目前,工信部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指導各試點編制實施方案,并組織相關專家對實施方案進行評審,評審批復后各試點將認真落實方案,加快基地建設。
為了發揮院士、專家在產業發展戰略、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工信部擬組織部分院士、專家開展“基地院士行”活動。通過現場調研,針對各試點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對該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環保裝備制造業助陣
環保裝備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實現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保障,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為環保裝備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空間,環保裝備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常規裝備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工業是環保產業的技術、裝備供給方,也是需求方,是發展環保產業的主體,組織推進環保產業發展是工信部的一項重要職責。
考慮到技術與裝備是工業發展環保產業的主要方面,工信部把大力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環保產業發展。一是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聯合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1年版)》,提出了一批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需要研發、應用和推廣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引導產業發展方向。二是組織編制《“十二五”環保裝備發展規劃》,緊緊圍繞“十二五”期間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以推進技術進步為主線,研究提出了環保裝備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下一步,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和規劃,工信部在環保裝備的發展上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開展環保裝備首臺套示范工程,對符合條件的環保裝備首臺套給予支持;二是培育和創建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形成一批區位優勢突出、集中度高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大型龍頭環保裝備企業集團和優勢環保裝備企業;三是加快標準制修訂工作,推進環保裝備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成套化,提高產品競爭力。
適時修訂《管理辦法》
2006年2月28日,原信息產業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七個部委制定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頒布,2007年3月1日正式實施,這標志著七部門共同推動的電子信息行業綠色環保工作邁出了重要一步。
隨著《管理辦法》的貫徹和實施,按照《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管理目錄制定程序》,2008年9月份開始啟動《目錄》的編制工作。2009年11月份公示了第一批《目錄》征求意見稿。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工作,堅持“與國際接軌、符合WTO規則、結合中國國情”的原則,工信部聯合認監委于2010年5月公布了《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實施意見》,經過大量的前期技術研究和論證,認證目錄和實施規則將于近期出臺。通過總結《管理辦法》在這幾年貫徹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工信部于2010年5月適時啟動了《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多次向企業、行業協會征求意見,經過網上公示、WTO通報、專家論證和多部委協調等程序,現已進入草案報批稿會審階段。修訂工作將于今年底完成。(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