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外貿公司的財務人員陳女士登錄18創富網網聊室反映:“國家最近實行了一項新措施,出口收匯要經過銀行審核,而審核過程要好幾天,財務人員都在銀行里排隊了。”據了解,7月14日起全國試行的出口收匯新政,對數量龐大的出口企業來說是個挑戰,如何應對成了難題。
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外的熱錢通過各種方式尋求進入中國,給我國的金融安全埋下隱患。此次外匯局、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頒布實施《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簡稱《辦法》),通過將企業出口收結匯情況與其海關貨物出口情況加以核對,有效甄別貨物貿易項下資金流入的實際貿易背景,以保證出口及其收結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
這項政策在嚴防熱錢借助出口收匯名義混進國內的同時,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出口企業在辦理收結匯時,手續更加繁瑣。
蕭山一家旅游用品外貿企業的曹經理告訴記者,由于新政從出臺到實施的時間很短,企業還無法做到全盤消化,因此近段時間在收結匯上會更加小心謹慎,“萬一出現報關匯額與實際到賬金額不符,資金很有可能被監管部門凍結”。
企業更為擔心的,則是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新政將有可能延誤出口預收貨款的流轉速度。按照《辦法》規定,企業到賬外匯進入待核查賬戶然后接受核查的周期,短的估計要2—3天,長的可能要15天。
針對收結匯新政,外匯管理專家提醒企業從三方面積極應對:
●盡快熟悉新政內容,注意不同貿易類別下收匯核注的不同方法,保證出口報關單與外匯局的出口預收貨款數據一致。
●抓緊對已有合同及外匯債權債務進行梳理,加強與主管部門的聯系以及貿易伙伴的協商,同時盡快與金融部門銜接。
●同時做好現金流準備,可以適當地通過降低預付款比例、采用其他結算方式或采用人民幣結算等辦法來減小影響。
據悉,對于出口企業的現金流問題,目前工行、中行、招商銀行等不少銀行都推出了相關的金融產品。如招商銀行近期推出的“點金貿易金融”八大套餐,其中的賬款融資是為出口企業提供的資金融通、規避買方信用風險的服務。